close

尋找不下雨的樂園

1.儘管有死亡,可是死亡不是一切都沒有,相反的,它會給人留下正面的力量,以記憶的方式,讓活著的青春生命獲得依恃;成長有傷痛,可是傷痛會過去,只要活著。從未來的、長大後的時間回看,過去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義。

2.「應該有一種法律,不准不合格的人生小孩。……想想看,我們每個人開車都要拿許可、考執照,為什麼做父親母親這麼大的事,可以想做就做,竟然不需要上課、練習、考試、拿執照?」

3.陸喬說:「有些地方──其實是所有的地方,一旦離開,就很難再回去了。過去是永遠也回不去的。」回不去的不止是空間,也是時間,是雙重的隔離。



【聯合報╱鍾怡雯(元智大學中語系副教授)】 2007.08.05 02:56 am


  起初我以為《樂園不下雨》是移民第二代的成長小說。關於移民第二代在異國成長的經驗,對未來懷抱希望的、溫暖的成長小說。儘管有死亡,可是死亡不是一切都沒有,相反的,它會給人留下正面的力量,以記憶的方式,讓活著的青春生命獲得依恃;成長有傷痛,可是傷痛會過去,只要活著。從未來的、長大後的時間回看,過去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義。因為存在了,我們只好給它意義,無論那是多麼不堪而痛苦。從結局來說,樂園看起來確實是不下雨了,因為空間轉移、時間流逝,主角們長大了些,死亡的銳痛成為成長的代價。
然而《樂園不下雨》卻不僅是移民第二代的故事。在閱讀的過程中,有時候我們被感動,是因為作者說出讀者的共同生命經驗或疑惑,那些成長過程中的跌撞和傷痛,是生命的共相,並不受限於時空。譬如丹尼敏銳的心靈,那過人的早熟和世故,讓他太早洞悉生命的虛無,還沒有來得及學會處理命運,他已經先被命運處置掉了。這樣的故事不會只是移民第二代的問題,每一個時代都有像丹尼這樣的個案,關於存在的故事。

  丹尼的父母丟下孩子成為移民第一代,丹尼跟著祖父母的成長過程自然不順利;等到丹尼和祖父母到了美國,父母親又丟下祖孫三人回台灣。結果丹尼在美國跟在台灣的情況沒差多少,就像他說的,美國跟台灣一樣,住久了一樣煩。即使美國是一個大迪士尼樂園,玩久了也不好玩。可是他沒有選擇,他沒辦法決定自己的命運,「我是不是被人用電腦虛擬出來的?不然為什麼我對自己的事都無能為力?」因此他的根本問題是:對生命的厭煩和無力,最後只有徹底放棄,走上自我毀滅。只有自殺,他才可能抗拒命運的乏味安排,另外一個世界,或許才是不下雨的樂園。

  至於活著的同儕,除了學習和被迫承受失去之痛,還得繼續寫著活著這門艱難的功課。有一段陸喬和菲比對生育的討論非常值得省思:「應該有一種法律,不准不合格的人生小孩。……想想看,我們每個人開車都要拿許可、考執照,為什麼做父親母親這麼大的事,可以想做就做,竟然不需要上課、練習、考試、拿執照?」彷彿回應他們好友的天問:我們對自己的事無能為力。可想而知,這天問是沒有答案的,因為總有一天這些孩子要長大成人,到時再換一批新生代的提問者。這些青少年唯一能做的事,是選擇離開。菲比去了紐約,陸喬到南加州,跟死亡不同的離開方式,但是目的相同,為了尋找不下雨的樂園。他們跟去國懷鄉的移民第一代不一樣,沒有強烈的鄉愁,沒有「從前比較好」的想念,因此只有當下跟未來,他們可以不斷移動,尋找總是在他方的樂園,雖然那樂園很可能並不存在。就像丹尼說的,哪裡不都是一樣,住久了都會生厭的,即使是天堂。非常虛無。

  故事的結尾,陸喬說:「有些地方──其實是所有的地方,一旦離開,就很難再回去了。過去是永遠也回不去的。」回不去的不止是空間,也是時間,是雙重的隔離。這段話似乎也是李黎對自身的觀照。書寫的此刻,回首凝望離開之時,命運早已成形,發現時大局已定,而李黎寫得如此不動聲色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anhuat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